3月24日晚7点半,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国家安全学院)首届“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在长安校区天平楼B107教室举行。比赛由副院长宋海彬教授主持,党委书记李政敏同志做了开场致辞,院长舒洪水教授为获奖教师颁奖并总结讲话,我院访问学者、新疆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殷冀锋副教授担任了本次比赛的学术点评人。学院青年教师代表与2021级全体学生一起全程观摩了比赛。
李政敏表示,课程思政对我们高校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靠思政课程,更多的要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融入各门课程的日常教学,充分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和实践,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转变学生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经过前期的充分准备和教研室的选拔推荐,民族法教研室的王烨老师、才让卓玛老师、胡曼老师,反恐法教研室的张波老师、孙立江老师和国家安全法教研室的李峰老师、李坷璐老师共7人参加了本次比赛。各位老师紧扣“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精心设计15分钟的讲授内容,进行了精彩的教学展示。学院党委副书记侯颖怡老师和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宋海彬教授、古丽那尔副教授、王英副教授和彭瑞花副教授组成本次比赛的五人评议委员会,对每位参赛教师的现场教学以课程思政为基本点并综合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特色和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定。
胡曼老师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演进历程中探本究源,凸显了中华民族共有文化的深厚历史基础,深化了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
李珂璐老师在讲述情报活动之时层层推进,从反恐情报的发展时期到情报活动三要素,最后引出情报人员坚定的政治信仰是情报活动的先决条件,影视资料与课堂内容相结合,令人印象深刻。
李锋老师由时政图片的讲解出发,启发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国防的重要性,强调“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激励大家的爱国热情。
王烨老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引出讲授主题,介绍了中华民族从自在到自觉再到自强发展阶段,思路清晰,逻辑与历史紧密结合,有效激发了大家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张波老师介绍了恐怖主义的一个典型类别——宗教极端主型恐怖主义,从宗教极端型恐怖主义的本质界定出发,引出恐怖主义犯罪的形成与扩散机制,针对性强,紧扣我国反恐工作的现实需求。
孙立江老师从心理学角度解读恐怖主义犯罪的形成机理,理实结合,不仅在伦理学层次结构的展开过程中自然带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更强调了反恐心理研究的实践应用价值。
才让卓玛老师讲解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历史形成,视野开阔,资料详实,学术气息浓厚,揭示了进一步推进中国民族理论话语体系构建的重大意义。
各位老师都能够较好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自己的专业课程讲授,既详细生动地阐述了专业的知识,又在课程教学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对同学们进行了爱国主义、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多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现场气氛热烈,感染力强。
比赛最终角逐出了一、二、三等奖,李坷璐老师获得本次比赛的一等奖,王烨、孙立江二位老师获得二等奖,张波、才让卓玛、胡曼、李峰四位老师获得三等奖。舒洪水院长代表学院为获奖的老师们赠送了参赛纪念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全三卷),再次强调了课程思政对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并对所有的参赛老师、评委老师和所有为比赛付出辛劳的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次比赛的成功举办,对于我院教师采用新手段、挖掘新素材、探索新模式,大力推进我校反恐特色突出的国家安全一级学科课程思政的教学水平,必将起到积极的激励和推动作用。